儿童,尤其是早产儿不能耐受肠道营养时,需要静脉途径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、能量,满足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所需,即静脉营养(intravenousnutrition,IVN),又称为肠外营养(parentealnutrition,PN)。
静脉营养营养素
1.蛋白质
最好选用小儿专用氨基酸注射液。
新生儿24小时内开始使用。从1.0~1.5g/kg.d开始,每天增加0.5~1.0g/kg,直到该年龄蛋白质需要量,最大用量不超过4g/kg.d。
ELBW3.5~4.0g/kg.d
>g的早产儿3.0~3.5g/kg.d
足月儿2.0~3.0g/kg.d
1~3岁2.0~3.5g/kg.d
4~12岁2.0g/kg.d
>12岁1.0~1.5g/kg.d
2.脂肪
宜用中、长链脂肪乳制剂。开始于生后24~48小时,从0.5~1.0g/kg.d开始,每日增加0.25~0.5g/kg.d(ELBW)或0.5~1.0g/kg.d(婴儿),直到3.0g/kg.d。
3.碳水化合物
即葡萄糖。输注速率开始4~8mg/kg.min,以后可增加至13~17mg/kg.min(有途径要求)。ELBW注意可能发生高血糖,可以降低输注速率,如果小于4mg/kg.min时仍存在高血糖,可短期应用额外胰岛素(0.05U/kg.h)。
4.电解质
钠、钾、氯、钙、镁等。Na+3~4mmol/kg,K+2~3mmol/kg,Cl-3~4mmol/kg,Mg2+0.~0.25mmol/kg。长期PN患儿注意补充钙磷。
5.微量元素
采用微量元素静脉制剂,全静脉营养大于7天应常规补充微量元素。但阻塞性黄疸患儿禁用铜、锰;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铬硒钼。
6.维生素
水溶性维生素(B1、B2、B6、B12、C、烟酸、叶酸、泛酸和生物素)和脂溶性维生素(A、D、E、K)。水溶性维生素可加入氨基酸或葡萄糖中,脂溶性维生素可加入脂肪乳中。
液体及能量需要量仅仅知道需要什么营养素还不够,我们还需要知道液体及能量需要量。
新生儿、早产儿不同日龄液体需要量(mL/kg.d)
不同年龄小儿每日水及能量需要量(mL/kg.d)
年长儿每日需水量计算法:
第一个10kg,每千克mL(kcal);第二个10kg,每千克50mL(50kcal);第三个10kg,每千克25mL(25kcal)。
全静脉营养液的配置首先计算每日能量、水及营养素需要量,然后将所有成分按照一定顺序混合在一起,即「全合一」营养液。
1.配置顺序
(1)将电解质、水、水溶性维生素、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后放入营养袋。
(2)将氨基酸放入营养袋。
(3)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后再放入营养袋,边放边轻轻混匀。
2.注意事项
(1)渗透压不能太高,周围静脉营养时约mmol/L。
(2)如果暂不使用,可置于4℃冰箱保存,但不能超过24小时,最好现用现配。
(3)不可无氨基酸。
(4)阳离子浓度应<mmol/L,钙和镁可引起静脉硬化和溶液外渗至皮肤坏死。
(5)葡萄糖最终浓度为10%~25%,周围静脉时不超过12.5%。
(6)钙、磷要隔日分开补充。
(7)不能加入其它药物。
并发症及其防治1.感染
中心静脉PN时应严格无菌操作,营养液应现配现用,尽可能减少感染。如果发生感染,立即拔除中心静脉导管,抗生素治疗直至感染控制,血培养阴性至少3天才能重新置管。
2.肝功能损害及胆汁淤积
发生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停止PN,给予肠道内营养。
3.高血糖和低血糖
发生高血糖时可以降低输注速率和用量,可加用正规胰岛素,每10~12g葡萄糖加用1U胰岛素,监测血糖浓度,及时调整。发生低血糖可加快速率或用量。
4.脂肪超负荷综合征
可出现头痛、呕吐、贫血、血小板减低、出血倾向及肝功能损害。可给予肝素治疗,10~25U/kg,或g脂质用U。
静脉营养的监测1.监测24小时出入量;
2.监测血糖,血钾、钠、氯、钙、尿素氮、胆红素;
3.监测肝、肾功能及血脂;
4.监测体重。
静脉营养的禁忌证1.循环衰竭、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;BUN在36mg/dl以上者;
2.严重水、电解质、酸碱平衡紊乱者;
3.出、凝血疾病;
4.血胆红素在~μmol/L(10~12mg/dL)以上者,不用中性脂肪;
5.高脂血症,血小板减少,不用中性脂肪。
静脉营养应用经验总结①生理盐水:6mL/kg.d;
②10%氯化钾:1mL/kg.d(2天内不用);
③5%碳酸氢钠:2mL/kg;
④20%脂肪乳:2.5~5mL/kg.d,递增至最大量;
⑤电解质和微量元素:1mL/kg.d;
⑥水溶性维生素:1mL/kg.d;
⑦脂溶性维生素:1mL/kg.d;
⑧肝素:25U/g脂肪;
⑨葡萄糖:根据剩余热计算克数,根据剩余液量确定10%及50%的葡萄糖毫升数。
10%XmL+50%YmL=葡萄糖克数
XmL+YmL=葡萄糖液量
今日互动:猜猜下图是出生后多少天,体重为多少的患儿的静脉营养医嘱?
编辑
刘芳
推荐文章
热点文章